节后,美方提出拟对部分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并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,引发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。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、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演变的背景下,投资者更关注如何在复杂局势中把握结构性机会。
一、市场冲击或弱于4月,但短期波动风险仍存
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反应可能弱于今年4月,但短期交易仍需警惕波动风险。
一方面,双方政策出台的时间点具有一定的策略性:美方拟于11月1日实施关税调整,接近APEC峰会;我方出口管制措施则将于11月8日生效,临近当前贸易安排的到期日,这种安排为后续谈判预留了空间。
此外,美方若实施过高的关税措施,可能对其自身经济造成较大压力。当前通胀水平仍具粘性,政府运作也面临预算压力,商品流通和就业市场均受到扰动。历史上,类似高关税措施最终落地的可能性较低。例如,今年4月关税一度升至156%,但随后在日内瓦协议后大幅下调。市场对美方政策的边际变化已有一定预期,情绪相对理性。
另一方面,回顾4月市场震荡期间,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中长线资金积极入市,通过增持ETF等方式稳定市场预期。今年以来,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持续明确,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具备大幅下行的基础。
综合来看,当前的关税调整更多体现为谈判策略,而非全面对抗,市场受到的冲击程度预计或弱于4月。但需注意的是,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和投资者浮盈积累相对较高,尤其在科技等热门板块,融资盘参与度较深,短期存在止盈压力,可能借贸易摩擦释放部分风险。
二、危机中亦有结构性机会,关注战略资源、自主可控和红利
回顾历史经验,在贸易摩擦初期,战略资源、自主可控、黄金、高息蓝筹及部分内需资产通常表现相对稳健;待局势缓和后,科技主线可能重新获得关注。
近期有色金属板块成为市场共识较为集中的方向。除黄金具备避险属性外,稀土作为战略资源,其战略溢价在博弈中进一步凸显。
供给端:中国具备全球主导地位
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数据,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约50%,开采量占比达60%。更重要的是,在稀土精炼和提纯环节,我国掌握全球约90%的产能,能够实现99.99%的高纯度加工,这是发达国家普遍不具备的能力。例如,美国唯一的稀土矿——加州芒廷帕斯矿,其轻稀土产量的80%仍需依赖中国进行后续加工。
政策层面:出口管制持续升级
我国自今年4月起已对部分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,近期进一步出台多项政策,涵盖稀土生产设备、辅料、技术等多个环节,强化对海外稀土产能建设的源头控制。同时,通过建立域外“长臂管辖”机制,要求第三方国家在再出口含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前需取得许可,有效堵住了此前通过第三国“转口”的漏洞。这一系列措施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战略主导地位。
需求端: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与国防军工
稀土被誉为“工业维生素”,在高端制造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尤其在军工领域,稀土材料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、雷达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核心原料。
今年4月我国对7类中重稀土出口实施限制后,欧美部分汽车制造商即表示面临供应链压力。尽管6月中美达成阶段性缓和后出口量有所回升,但同比仍明显下降。近期出口管制再度收紧,进一步压缩国际市场可流通的稀土供应。
在供应受限、战略价值凸显的背景下,稀土价格具备持续上涨基础。下游企业面临“被动接受”或“提前囤货”的选择。十一假期后,国内两大稀土集团已上调第四季度精矿交易价格约37%,反映出市场对稀土资源稀缺性和战略价值的认可。
综上,在全球贸易摩擦持续深化的背景下,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,其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。叠加军工、新能源汽车、风电等高成长性领域的需求增长,稀土行业基本面或具备中长期支撑。
好评 ![]() |
|
0% | 0 |
中评 ![]() |
|
0% | 0 |
差评 ![]() |
|
0% | 0 |